【社会实践大课堂】走进皖东大地 坚定文化自信

来源:办公室发布时间:2019-07-15浏览次数:533


365体育足彩,a9网赚论坛师生赴滁州开展思政课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本网讯  7月3日至7月5日,来自食品工程系、教师教育系、旅游与外语系和软件工程系的28名学子在思政课教师葛步红、张红梅,教师教育系教师郭小俊和食品工程系教师黄维带领下,赴凤阳县小岗村,参观大包干纪念馆,学习沈浩精神,感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参观定远县藕塘烈士陵园、中原局第三次会议旧址,触摸新四军四支队第八团、刘少奇同志在皖东的革命事迹,感受积极向上的革命文化,走进全椒县吴敬梓纪念馆和滁州市琅琊山,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师生从滁州地区的一个村(小岗村)、一个人(朱元璋)、一篇文《醉翁亭记》、一本书《儒林外史》实践考察中,深切感受到中国农村改革的伟大成就和中国文化的深厚渊源,增强了文化自信的底气,坚定了文化自信。


赴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凤阳县小岗村

7月3日清晨,师生32人迎着朝阳,于七点半从师专一号门准时出发,开启了为期三天的滁州社会实践研学活动。十点半左右,师生们抵达的第一站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沈浩精神的诞生地、中国十大名村之一的“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陈列馆用雕塑、图片、文字、音像叙述了沈浩成长、学习、工作、三留小岗、长眠小岗等真实情景,为大家再现了沈浩同志朴实的生活作风、扎实的工作作风、严格的纪律作风。目睹他当年来小岗时五元买的一双棉鞋,一穿多年,让人感慨,一书一桌,正如他的人一样朴实无华。两任村官,六年小岗,带来的是小岗村的发展,赢得的是小岗村民的信任,当年的十八个手印,是小岗村民以身试法,换来了包干到户,今日的十八个手印,是村民对沈浩同志的挽留,十八个手印似乎成了小岗村的留传。

接着,实践团队来到了大包干纪念馆,看到了揭开中国农村改革序幕包干到户的十八个农民红手印,全面了解了大包干发生、发展的背景和历程。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1979年大包干的第一年,在遭遇罕见大旱的情况下,小岗村仍然取得瞩目的成就,农民人均收入400元,是1978年人均收入22元的18倍,油料生产3.5万斤,相当于之前20年产量的总和。2018年小岗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1020元,是1979年的52倍。面对数字,目睹小岗村的今昔巨变,实践团队全体师生为中国农村改革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

上午的最后一个行程,大家走进了当年农家,穿越时空,目睹20世纪60-80年代生产、生活场景,再次感受到改革给中国农村生活带来的巨变。

在小岗村,365体育足彩,a9网赚论坛暑期实践团队有幸和当年按手印的亲历者严金昌老先生作了短暂交流,当得知师生们来自365体育足彩,a9网赚论坛,他告诉大家曾到马鞍山作过沈浩先进事迹报告并语重心长的告诫学生:你们担负着教育祖国未来的光荣职责,要不负使命。

午后,师生们自由参观了凤阳县博物馆,详细了解了凤阳的历史文化。顶着烈日,大家兴致勃勃参观了明朝中都鼓楼和楼内的朱元璋展览馆,了解农民皇帝朱元璋的一生。第一天的行程就如此充实,让大家很期待接下来的两天。


重温皖东革命先烈红色精神——参观定远县藕塘烈士陵园和中原局第三次会议旧址

 7月5日7点半,实践团队乘车去研学第二天的第一站——定远县藕塘镇,参观藕塘烈士陵园。这是新四军四支队第八团曾经战斗生活的地方,是当时皖东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时称“小莫斯科”,是新四军研究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馆内分1厅3室,馆内讲解员全程详细介绍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第一室介绍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定远地区党、团组织发展情况和群众运动情况。

第二室介绍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同志,在新四军生死存亡的关头在藕塘地区主持召开的3次中原局会议,发展了革命武装,建立了自己的抗日民主政权。在刘少奇的领导下皖东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日渐发展壮大,根据地更加巩固。

第三室介绍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及二师部分老同志在藕塘地区的活动情况、根据地军民对敌斗争情况并保存烈士英名录等文物资料170余件,其中《烈士英名录》铭记着二千多个烈士英名。


上午十点半,师生们来到了第二站——定远县中原局第三次会议旧址,很幸运遇到了杨为林老书记,一位退休的村支书,义务为我们做讲解。浓烈的革命红色精神环绕在大家周围,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那时的艰苦,也为刘少奇等先烈感到不易,感激因为他们,才有新中国成立,才有今天的小康生活。

中原局第三次会议旧址纪念馆在2019年6月30日才正式开馆,杨书记简要介绍了中原局第三次会议的背景和内容后,播放了刘少奇同志两下中原纪略的视频,让大家全面了解刘少奇同志主政中原后,在皖东的短短几个月里,身着布衣,深入群众,对皖东抗日根据地进行一系列战略、战术指导,为华中地区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中原局第三次会议旧址纪念馆有六个展厅,杨书记结合与亲历者后人的访谈,用了近1小时做了详实的讲解,生动有趣,同学们听得有滋有味,对皖东大地的抗日英烈有了清晰的了解。

顶着高温,杨书记在后花园,一边不断的在用毛巾擦拭,一边兴致勃勃给大家讲起了刘少奇、罗炳辉等革命前辈的故事。最后大家跟随老先生到了他的住处,他拿出了自己和当年中原局第三次会议参会人的家人的合影,如刘少奇的儿子、徐海东的女儿等,老人动情地给同学们讲解和开国元勋家人的交往、情谊。

此次参观,杨为林老先生让同学们尤为感动,头发斑白的他本可清闲度日,他却用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义务为每天来此的参观者认真地讲解,这种奉献精神和红色情怀值得大家学习和践行。


追寻皖东优秀人文文化——参观全椒县吴敬梓纪念馆和滁州琅琊山

7月4日下午,实践团队乘车来到了全椒县,参观了吴敬梓故居和纪念馆。吴敬梓被鲁迅先生称作为清代讽刺小说之祖,因一本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而闻名于世。

首先,大家到了吴敬梓的故居,走进其中如同步入江南民宅大院。古色古香的家具,仿佛让人回到清时人家,尤其是民俗生活展区的展品,做得维妙维肖。赐书楼前建有假山、亭台、小桥、荷塘等景观,景色也是非常的美。漫步其中,处处弥漫着一股浓浓的书香之气,偌大的故居到处充满着岁月感,每一处建筑、展品和家具都彰显出浓郁的历史气息,漫步在园内仿佛是在和历史对话,宁静而深远。

接着师生们到达了吴敬梓纪念馆,纪念馆离吴敬梓故居很近,走路不到10分钟就到了。馆内讲解员为大家介绍了吴敬梓的生平及《儒林外史》中的经典故事。

不知不觉已到5点半,大家从全椒赶回滁州。觉得时间飞逝,和第一天一样,走了很多路,中午1点多才就餐,也挺累,但是大家都觉得累并快乐,收获颇多,期待明天的琅琊山之行。

 7月5日上午8点,实践团队前往琅琊山,本次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滁州琅琊山。琅琊山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皖东明珠”之美誉。进入琅琊山景区后,大家首先参观了四大名亭之一的醉翁亭。从亭周边到亭中,从建筑到文字,从人物到历史,大家边听讲解边欣赏园内的院亭。醉翁亭依山傍水,离亭不远处就有一眼泉水,人们用石板砌成了方池,池上的碑刻是清康熙四十年知州王赐魁立的“让泉”二字等。在此期间大家也参观了同乐园,欣赏到了宝宋斋中《醉翁亭记》的镌刻石碑,此碑被后人称为“欧文苏字,珠联璧合”。

随后,师生们在琅琊古道上踏石而行,山林间绿意盎然,伴随着欢声笑语,大家到达了山顶的琅琊古寺,满目苍翠,贯耳鸟语,美不胜收。

至此365体育足彩,a9网赚论坛食品工程系、教师教育系、旅游与外语系和软件工程系28名学子组成的暑期实践团队历时三天的实践活动圆满结束。这次活动让师生受益匪浅,切身感受到小岗村的农村改革创新精神、沈浩精神、皖东的红色革命精神和人文文化,体验到中国文化的深厚渊源,坚定了文化自信。(文图/食品工程系 教师教育系  编辑/黄凌骜  审核/张红梅 单守金)

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湖西中路85号

邮编:243041

校办电话:0555-8215000

招生热线:0555-8215015